这既是实体企业对信用支持制度不满的主要原因,也是ISDA信用担保制度的缺陷与不足。
危机前美国在经济金融发展上采取了自由放任主义,金融自由化、复杂金融创新走向极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
金融体系的去杠杆和实体经济的下行形成具有放大效应的负反馈循环,导致世界经济陷入长时期的深度衰退。由于金融资源具有高度流动性,金融市场 具有很强的整体性,金融改革需要特别注重单兵突进和整体协调的关系,防止改革部门化、碎片化。仅在单个领域推进某项改革往往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反过来也会影响这项改革的可行性、可信度。这既需要智慧,更需要强烈的使命感和勇气金融监管体系要有适应性 要根据本国金融体系的发展水平、结构变化和风险变迁动态演进,关键是要有效捕捉风险并与时俱进地配置监管资源,使监管能力建设与金融创新相适应。
进一步提高监管能力 不断完善监管手段和工具箱,运用压力测试等手段提高监管的前瞻性,打造现代化的监管队伍,着力提高监管的专业性。要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通过协同推进金融布局、金融机构、金融调控、金融监管和金融基础设施等改革以及与之配套的实体经济领域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金融自身发展。同时,产业链的专业化经营和大数据信息的追踪,对于降低信用成本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们看到富国银行的发展案例证明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如果做得好,是可以穿越经济周期而且商业上是可持续的。全国性的这些商业银行,他在做小微金融方面,他们强调的比较多的就是根据监管的要求,比如说对小微金融的特定的差异化的服务,有的把他不叫小微金融,叫零售企业业务,把他当做零售业务一样做,非常的分散。所以,在经济下行时期,我们看到全国的小微贷款余额的增速开始放缓,特别是2012年3季度和2013年的2季度增速是明显回落的。那么当前的小微金融领域使用的这些风险模型无论是哪一种业态,刚才我们说的三种业态,他都是基于有限的历史数据建立的,特别是基于经济上行周期里面客户的行为和经济数据建立的,程度不同的存在着对信贷危机、信贷质量下滑预计不足的风险,或者用我们的风险管理的专业术语来说,这个违约的数据库没有经过经济周期的检验。
所以他的需求在不断的变化,我们小微金融的内容、商业模式也必须要相应的作出变化。新兴技术怎么来驱动金融的变革?带来小微金融发展的新的路径,目前这三个模式面对不同的客户在不同范围内都有他的优势,也暴露出他的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生态,刚才我们看到张总也好,佟主任也好,都强调了生态、环境。在三五年前我们到一些商圈的客户调查,问他们最需要的业务是什么?那个时候大家能想象他们要什么吗?他要他的货款到了之后给他发个短信,就是结算的短信通知。而互联网提供了更低成本的采集数据的条件,当然专业的分析和理论的框架同样必不可少。供应链金融通过把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以及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看作一个整体,以核心企业为依托,以真实的贸易为前提,通过自尝性的贸易融资的方式,通过应收帐款质押、货权质押这些手段来封闭整个资金流或者物权,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了综合性的产品和服务。
网络贷款在金融机构总结客户特征、记录客户信用等级的基础上,使得我们客户在提出他的贷款申请信息之后,可以及时的通过计算机系统数据系统来评估客户的违约风险,灵活的调整他的信用额度、贷款利率和贷款期限,这是他的优势。还有一种就是我们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他是全国性的规模化的强调流程化的这样一个小微金融服务,比如说民生银行。还有一个就是我们互联网金融,刚才张总和佟主任都提到了互联网金融怎么创新。所以这是今天我想利用半个小时时间,给大家讨论的从金融角度来看一看不同的互联网金融、小微金融模式探索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发展的一些现状、趋势,供大家参考。
像我们阿里就作出了这些方面的一些新的探索。我们也看到了网络贷款,这是基于大数据征信的有效的运用,网络贷款的核心和传统贷款是一致的,也就是信用风险管理、风险控制、风险定价。
基于大数据的征信和网络贷款,还依然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从它的商业模式、跨越经济发展的能力、从它的规模,相对来讲跟商业银行比还是小数字,还需要进一步的检验。在牛市的起步还没有被认可的时期,一线城市的高端客户。
昨天晚上我和阿里巴巴的一个管理层成员讨论,说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对于发掘你的信用信息,从理论讨论到进入实际应用已经到了门口了。第一点就是在经济下行周期阶段,小微金融的各种商业模式都在接受一个压力测试。未来小微金融的模式很难再出现统一的一个解决方案或者单一的规则。我有一个兴趣爱好就是定期读各家银行的年报,今年银行的年报里面,你如果不提消费金融业务,就好像这个银行落伍了这两个方面都是需要做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和不同的时间点需要利用这些政策来稳定供求关系,使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直接融资是真正的短板 2015年,中国资本市场大起大落,跌宕起伏。
银行应该只提供间接融资,提供流动性资本,真正发展的资金包括产权重组的资金都应该是直接融资来提供。而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即使像德国和日本这样银行起的作用比较大的经济体,直接融资都会占到30%--40%,美国直接融资占的比重甚至占60%--70%。
度过这个周期后,中国经济会迈入下一个阶段正常的增长。樊纲认为,要进一步改进我国外汇体制,第一步就是不要再回到盯住美元的制度,而是与各国货币相关联,从而推动越来越多的国家因为储备功能而使用人民币,让人民币的国际化真正上升到新水平。
樊纲说:不能说用长期政策替代短期政策,否则金融危机来了怎么办?为了应对危机,还是得采取一些需求方面的政策。这就使得盯住美元的人民币被严重高估,市场上就形成了人民币贬值的预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正日益凸显。这些问题涉及到生产力的提高和长期的增长趋势,也就是潜在增长率提高的问题。他说,人民币对美元很稳定,但是过去几年日元和欧元相继贬值,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包括澳元和加元,也对美元大幅贬值。那么,货币政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系如何?货币政策未来的走向又将如何?近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原委员樊纲。
而其他很多国家动辄20%,100%甚至1000%。本来我们正式的制度是盯住一个篮子,按照一个篮子实现浮动,但是最近几年又变成盯住美元了。
他补充道:中国其实不缺钱,储蓄率将近50%,但是大量的钱怎么用好?让市场来决定资源的配置,使资本发挥更好的作用,也是提高供给能力和生产力的重要方面。四是体制改革,包括法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国企和民企的关系。
过去十年中,中国经济出现了两次过热,并且引发了大量的后遗症。今年汇率之所以波动性大, 就是因为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又回到了盯住美元的制度。
他说,现在正在清理过热的后遗症,产能过剩和债务问题等在周期意义上都属于过热的后果,还需要一定时期的调整。他认为,要进一步改进我国外汇体制,第一步就是不要再回到盯住美元的制度,而是与各国货币相关联,从而推动越来越多的国家因为储备功能而使用人民币,让人民币的国际化真正上升到新水平。从天使投资到风投到一轮一轮的PE,到IPO之前的投资,都是直接融资,这一块应该大力发展,包括民间私人的基金都应该积极发展。我们的通胀率一直较低。
中国真正的短板是直接融资。进一步改进外汇体制 目前,中国经济的种种迷茫来自哪里?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樊纲认为,过热是主因。
在供给给定的情况下,如果突然出现需求过剩,通常需要抑制这种过剩,防止通货膨胀;需求不足时,通过宏观政策去弥补这种不足。这个问题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困难最多的问题,要解决的话需要时间。
樊纲认为,尽管人民币要真正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是这标志中国实力的提高,也标志中国货币的稳定性。三是创新和技术革命, 以及企业创造力的发挥。